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

传统曲艺,街头再现-相声撂地演出


日期:2009年10月3日
时间: 7pm - 9pm
地点:新山陈旭年街


传统曲艺,街头再现!! 来自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的的几位学员最近参于了由飞蒲文化艺术中心带领的相声撂地演出。据说,这一次是马来西亚多年以来第一次相声以撂地的形式演出。到底什么是相声撂地演出?


什么是相声撂地演出?

撂地,是相声的术语,也就是街头表演的意思,是相声最原始的呈献形态。

相声起源于北京天桥,天桥其实是在紫禁城外的一个市集。一些前辈演员就在这个地方撂地演出讨生活,由于演出内容贴近生活又幽默有趣,很受群众欢迎,后来就发展到今天的舞台相声艺术。

中秋节的相声撂地演出,将还原相声最原始的面貌,以最接近群众的形式呈现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双簧,结合相声的起源与发展,让观众在欢乐当中认识相声艺术。

表演团体简介:

「飞蒲文化艺术中心」由马来西亚相声之父姚新光创立。长期以推动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发展为核心业务。在马来西亚相声发展上,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培养了无数马来西亚相声界的新秀与演员。许多目前在马来西亚相声推动工作的工作者都曾经经过飞蒲的熏陶。如纪庆荣、苏维胜和马来西亚相声社创办人之一兼社长的梁拯康。它协调举办多届“全国相声比赛“,发掘了无数相声新秀。如梁拯康、姚智祥、叶绍文、李杰尔、何佳文等等。

它也长期和海外曲艺团体保持良好联系,姚新光更是中国相声大师马季的徒弟。飞蒲在相声资料收集方面更是无人能出其右,它拥有马来西亚唯一的相声图书馆。馆藏之丰富与完整,相声大师

马季也叹为观止经过飞蒲多年耕耘后,马来西亚相声已经遍地开花,普及到社会各阶层。随着一些后起之秀成立了正式的相声团体推动相声发展,姚新光重新为飞蒲定位成“相声理论研究与资料收集” ,并拟出出版《聚笑集》丛书计划,为马来西亚相声发展提到更高的层次。


表演者简介:

苏维胜
新马活跃相声演员与相声作家,“马来西亚相声之父”姚新光的徒弟,创作与表演多次获奖,常到中国与相声名家交流演出。创作作品具讽刺性,富含浓厚草根色彩,善于利用本土语言组织笑料。也进行相声指导工作,改编创作相声段子供学生表演。所创作的段子有讽刺官僚作风的《说礼仪》,讽刺不公平竞争的《相声superstar》,讽刺贪污与贿赂的《承包记》,讽刺选举歪风的《选我准没错》,讽刺医疗歪风的《我是名医》等作品。作品既有浓烈讽刺意味,兼具热烈剧场效果,获得群众的热烈回响。他多次代表马来西亚到中国进行交流演出,2008年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相声大奖赛”舞台,让中国观众对马来西亚相声留下良好深刻印象。为了推广相声,他也是相声丛书《聚笑集》的执行编辑,同时设立并管理"马来西亚相声网 myxiangsheng.com",也积极参与策划多项相声讲座、培训、演出等。

陈进锋
来自吉打,马大生,在马大副修科学与环境管理系第三年,担任第23届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组长,获得马大华文学会举办的09年大型相声观摩赛冠军。参与《笑友会相声大汇演2009》,获得观众喜爱。

郑永豪
来自金宝,刚从马大毕业,在马大时是主修精算学,担任第21届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财政,表演无数,而演快板则是他的专长!

表演结束大合照



郑永豪先来一段快板,招来路人驻足观赏,功不可没!
来源:马来西亚相声网

2009年9月19日星期六

第一届马来西亚蒲公英全国中学生相声赛



第一届马来西亚蒲公英全国中学生相声赛启动了!

这项由马来西亚新闻,通讯及文化部主催,雪隆海南会馆青年团主办,FM98.8为指定电台及马来西亚相声社为评审单位的全国中学生相声赛终于开跑咯!

同学们,如果您想展现您的才华,口才,机智,自信及魅力的话。。。。。你们还等什么?

如果您有机会让国内外知名相声家亲自为你点评的话,您肯定能够发掘自己的小宇宙。

记得,赶快从www.hainannet.com.my, www.crosstalk.my 及 www.xuehaiblog.com 下载报名表格,只要在10月30日前连同RM50报名费,录制好的DVD或VCD参赛节目寄到主办单位;就可等候主办单位于11月11日公布的佳音。

这次的比赛共分为5个赛区,分别为;

1) 北马(槟城,霹雳,吉打,玻璃市)
区赛 :槟城
日期 :11月21日

2)东海岸(吉兰丹,登加楼,彭亨)
区赛 :登加楼
日期 :11月22日

3)东马 (沙巴,砂拉越)
赛区 :美里
日期 :11月29日

4)南马 (柔佛)
赛区 :新山
日期 :12月9日

5)中马 (马六甲,森美兰,雪兰莪)
赛区 :吉隆坡
日期 :12月13日

赶快行动啦!如有任何疑问,请拨热线电话 03 2274 7088 找曹志强。

如果您想拥有一片兰天,行动比较实际。

还有。。。还有。。奖金。。。。
(*^__^*) 嘻嘻……。。。很够力呢!
冠军是马币RM3,000。

这项比赛是公开给马来西亚所有的中学生参加,不管你是来
之独中,改制型国中或政府学校且未满18岁的同学都具备参赛的条件。

转载之:
Facebook第一届马来西亚蒲公英全国中学生相声赛

报名表格

简章



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笑友会》相声大汇演-马来西亚52岁生日

《笑友会》-马来西亚52岁生日
地点:Auditorium Perdana,Angkasapuri
爱FM和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联办
当晚的布景,超有爱国的精神!!国旗也大到。。。

还有些历史背景,如我们的首相


观众们,身穿红白粗线条t shirt男士左边的是梁智强大导演!


当天的演出片段:(演员名字从左开始)
《灰姑娘》:张诗彬,邓凯威(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



《挑战主持人》:沈荟薇,李霖嵩(马六甲多媒体大学华文学会相声组)




《我是名医》:苏维胜,姚智祥





《很难说的华语》:陈进锋,黄尉屏 (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






《武松打虎》:李杰尔,叶绍文







《选我准没错》:何佳文(爱FM DJ),姚智祥,苏维胜








演员们谢幕









演员大合照










离去前拍的照片











2009年8月16日星期日

"笑友会" 相声大汇演


爱FM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 联办

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飞蒲文化艺术中心,

多媒体大学(马六甲)华文学会相声组,说学院 联合呈现

“笑友会”相声大汇演

2009年8月26日

7:30pm

RTM Auditorium Perdana Angkasapuri

免费索票,现场乐捐

请联系 何佳文 03-22887820 (9am-5pm)

进锋 017-4145928


单纯的相声爱好者聚在一起,自娱娱人,和大家享受两小时的快乐时光

看了那么多年的相声表演,这一次应该会是非常好看的。当晚还有四位马大的学长姐参与演出,大家不要错过了。

Angkasapuri的地图 (演出的地点靠近 KTM 的 Angkasapuri 站)

Facebook 笑友会相声大汇演

许子根杯第九届中学生相声比赛

PERTANDINGANSENI PERTUTURAN CINA PELAJAR-PELAJAR SEKOLAH MENENGAH PIALA KOH TSU KOON KE-9


青团运东北县会与槟州教育局联合主办
青团运东北县会属下各支会联合协办


1. 宗旨:
1)推广我国的相声表演艺术。

2)促进热心相声表演艺术人士之间的交流。
3)通过有计划性的推广,全面提升本国相声演出的素质与鉴赏水平。

2. 日期:
2009年9月6日(星期日)

3. 时间:
9.30 am报到,10:00am 比赛开始,3:00pm颁奖典礼


4. 地点:
槟城光大五楼视听室(KOMTARAUDITORIUM A,PENANG.)入口处:光大三楼MPPP


5. 参赛资格 :
公开予各源流中学在籍中学生参加。

6. 报名方法 :
6.1有兴趣者可致电或致函向主办当局索取报名表格
6.2参赛者可自行复印报名表格。
6.3参赛者须于报名截止日期前,将下列资料准备齐全,呈交给主办当局。
报名表格(参加队伍须填妥报名表格,呈上相声演员的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和电话
华文脚本,来稿一律电脑打字

收件处为:
青团运槟城州东北县会

E3-7-9,Taman Lembah Hijau,Lorong Gangsa,11600 Pulau Pinang.

槟州教育局

PengarahPendidikan.Jabatan Pelajaran Negeri
Jalan Bukit Gambir 11700 Pulau Pinang.
(up:UnitKurikulum,En.Chan Sheau Ping)

7. 比赛规则:
7.1 只限两人一组的对口相声。
7.2 内容可自行创作或采用各名家脚本。内容不可涉及种族及宗教敏感课题。
7.3 演出以华语为主要媒介,亦可穿插其它语言。
7.4 表演须在10分钟内完成,逾时斟酌扣分。
7.5 每间学校只可派出一支队伍参加

8. 比赛奖项:
8.1大会设立冠亚季军,及5份优秀奖,最佳逗哏及捧哏奖。
8.2将颁发奖状及奖牌。
8.3冠亚季军将直接进入《第一届“学海”全国中学生相声比赛》北马区赛与来自霹雳、吉打及玻璃市队伍争夺进
入总决赛。

9. 评判:
9.1大会将会邀请资深及中立人士担任评判。
9.2评分标准:评审将从演出效果、语言表达、台风各方面评定演出水平。
9.3评审不机械式扣分,以演员整体表演和对相声表演掌握能力为主要考量。
9.4评判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一切投诉恕不受理。

10.询问处 :

大会主席 赖燕莉TEL:0124318789
教育局华文科督学曾小平TEL:0194445805

11.报名截止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12.本简章如有未尽善之处,主办当局有权增删之

三甲直接进入第一届学海全国中学生相声比赛-北马区预赛11月1日

2009年8月1日星期六

“笑友会”第一场演出

好消息!

第一场的“笑友会”相声专场,将在2009年8月与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

《相由心声五》 观后感

《相由心声五》是由多媒体大学(马六甲院校)华文学会相声组主办的。这一次的《相由心声五》应该是多媒体大学最大型的一次发表会。

很荣幸能够观赏到这一次的演出。虽然我在考试,但是听说演员阵容非常强大。除了有邀请到马来亚大学的相声演员以外,还邀请了飞蒲文化艺术中心的苏维胜,说学苑的姚智祥及AIFM的DJ何佳文。另外,他们的导师李杰尔及叶绍文也有参与演出。很多年没看到这几位高手们同台演出了,所以到最后还是决定从吉隆坡跑到马六甲去看今年的《相由心声五》。

还记得前几年的《相由心声》我都有去看。以前的《相由心声》都是在比较小的地方演出,而今年换去大学里面的Main Hall,观众也比以往来得多。我估计,当晚的观众应该有超过三百人吧。其中,我看到不少来自外面的公众人士,其中有一些是从外地赶来的。看来相声这们艺术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MMU华文学会相声组在推广相声这方面,的确下了不少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筹委们的其中一个宣传管道是运用了Facebook。想不到在Facebook的宣传竟然还可以吸引到不少观众来看演出。看来以后在承办相声活动的时候,可以考虑用这种方式来做宣传。

当晚一共演出了十个段子,其中还包括了传统段子《八扇屏》。

...段子..............演员
1. 搭讪.............林杏泽 黄宇恒
2. 流行歌曲........陈卉柔 陈洁莹
3. 翩翩起舞........沈荟薇 骆蔓双
4. 笑的探讨........李宗翰 张光奕 (特别嘉宾)
5. 选我准没错.....姚智祥 何佳文 苏维胜 (特别嘉宾)
6. 说礼仪..........黄燕琳 黄涌鐍
7. 追女秘籍........江伟伦 颜建翔
8. 八扇屏..........甘文豪 余威烈
9. 情歌串串........叶绍文 李杰尔 (导师)
10.坐享其成.......郑庭毅 李霖嵩

当晚其中一个很受欢迎的段子是《选我准没错》。《选我准没错》这个段子,经过了上次在马大的演出后,几位演员们对段子进行了一些修改,在加入了许多新的包袱,从新登上舞台。《选我准没错》本来是在最后才演出的,但是因为几位表演嘉宾是从外地赶来的,晚上还要开车回家,所以就把这一段排到第五段去。

在演出之前,我向脚本的创作者苏维胜反映了这个段子在马大的反应。在马大,有一小部分的观众听得不太懂。听懂的观众当然是笑翻了,但听不懂的观众会感觉到莫名奇妙,为什么别人会笑,而自己却不会笑。他说,就以他创作的《承包记》来说,虽然有些人听得不懂,但在看完演出后,因为好奇心,那些听不懂的观众会尝试去了解这个段子,从而让他们更了解时事。所以他希望观众们听了《选我准没错》后,会更加关注这个社会。

另外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段子是叶绍文和李杰尔所演出的《情歌串串》。虽然我不是第一次听这个段子了,但是当晚我还是被这个段子给逗乐了。而且我还注意到,当演员在唱着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会跟着唱。看来观众们都被两位演员的「偶像魅力」吸引到了。

美中不足的是演出的时间超过三小时,到晚上11点都还没完毕。很多观众在看完第九个段子后就走了,我就是其中一个了,因为还要赶会吉隆坡去。很可惜没看到《坐享其成》,听说是个不错的段子。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在听到。

整体来说,《相由心声五》非常成功。筹委和演员们,辛苦你们了。


永豪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相由心声五》相声夜

多媒体大学(马六甲院校)华文学会相声组主办
《相由心声五》相声夜










日期 :12-04-2009 (星期日)
时间 :晚上 7 时30 分
地点 :Main Hall
票价 :会员 RM5
非会员 RM6

多媒体相声组演员
李霖嵩,郑庭毅,甘文豪,余威烈,沈荟薇,骆蔓双
林杏泽,黄宇恒,江伟伦,颜建翔,黄燕琳,黄涌鐍
陈洁莹,陈卉柔

特别表演队伍
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

特别表演嘉宾
李杰尔,叶邵文,苏维胜,姚智祥,何佳文

* 入场者不限于多媒体大学学生, 也公开给所有人士,希望大家扶老携幼地踊跃出席。

联络人:陈洁莹 016-7927785


这场相声表演集合了多位马来西亚的相声高手,非常值得一看。 大家不要错过了。
星洲日报的新闻报导: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60117?tid=26

“相声之夜”相声专场 (北干那那)

马来西亚相声社受马青丹绒比艾区团的邀请,将于4月18日上演“相声之夜”90分钟的相声专场。本次演出,马来西亚相声社将派出7名马来西亚资深和年轻优秀的相声演员,势必带来一场高水准的相声专场演出。

详情如下
活动 : “相声之夜”专场演出
时长 : 90分钟
日期 : 4月18日(周六)
时间 : 晚上7点30分
地点 : 北干那那东姑依布拉欣大礼堂


敬请关注!感谢

http://www.crosstalk.my/forum/viewtopic.php?f=19&t=227&start=0&st=0&sk=t&sd=a

2009年3月1日星期日

马来西亚相声50年

这是2002年应北京“侯宝林百年诞辰" 相声论坛,姚新光和苏维胜联合发表的论文。

纵的发展,横的跨越
谈马来西亚相声发展
姚新光。苏维胜
前言

相声的发展与早期的华人移民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8世纪,中国旧社会的压迫及生活的贫困促使许多中国人开始向海外移居以寻求安逸的生活注1。而当时的马来亚即是中国移民主要的移居地之一注2。大量的中国移民促使许多行业在马来亚这块未经垦荒的土地中蓬勃发展。当时虽以体力劳动讨生活的移民为多,但随着生活上的娱乐所需,一些娱乐活动也开始在草根民众中萌芽。相声也在这时候随中国歌舞团来马演出而“移民“至此。
尽管娱乐活动在劳动阶层中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当时的移民多来自贫困中下农,所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无形中阻碍了娱乐活动往精致化的层次发展。再加上,马来亚多元文化及多元种族社会的特色,使得种族文化色彩较为浓厚的活动,如相声,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展注3。


即便是今天,相声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相声,作为一种以汉语为基础的表演艺术,其对表演者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掌握要求。然而马来西亚的语言生态是复杂多元的。以首都吉隆坡为例,多数学校教学媒介语是马来文,中文课则以华语(普通话)授课,可是生活中人们一般使用的语言却多数是广东话,虽然近来已有改变,人们开始习惯使用华语交谈,可是一些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仍然以广东话为主。除此之外,各方言群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己的方言,如福建话,潮州话,海南话,客家话等等。这组成了丰富的语言生态。这环境虽然为相声提供了不少素材,然而却也给相声的发展增加了不少阻力。


尽管客观环境没有给予马来西亚相声理想的生长土壤,然而这颗在五十年代栽下的相声之苗,今天已经把根牢牢地抓着这块土地,吸着这块土地的养分。今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已开始渗入马来西亚华族生活。他们开始认识相声,欣赏相声,表演相声,爱好者更积极参与推动相声活动。至此,相声可说是最受普罗大众欢迎的一门语言表演艺术。


因此,本论文将以时间为经,各领域为纬,从纵向的发展与横向的跨越探讨相声这传统表演艺术,在马来西亚这个多语言,多种族,多元文化国家的植根、发芽的过程及它今时今日在各领域的活动。

纵的发展

马来西亚相声大约有50多年的活动史。从最早在本地歌舞团的娱乐性表演,到今天文化节目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在文化定位上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节将探讨相声在本地的发展轨迹及前辈们的付出。

相声的植根期


最早在本地出现的相声表演场所是在歌台的串场节目。当时的歌台是广大群众的娱乐。由于早期来马的移民多数以劳力活动维持生计,识字率偏低,而且来自于不同的省份,所使用的方言也不尽相同注4。因此当时能够以北京话表演相声的演员多数是随歌舞团南来的中国演员,如冯翔、白言和路丁等人。他们活跃于40年代与 50年代间的马新两地歌舞团。从当时演出的一些剧目记录看来,如南腔北调、卖梨糕糖等,他们的相声是受了上海滑稽戏(又称独角戏)的影响。而同时期活跃於舞台的艺人还有郑秋子、黄秋萍、韩非等人。


当时的相声活动多数属于个别歌舞团的节目,没有很强的组织性,表演的也都是演员熟悉的段子,可说是相声的植根期。

相声的萌芽期


到了60年代才开始有一些新人参与相声活动。黄福成、梁雅才、林俊堂、符史勤、何家雄等人就是在这个时期分别在首都吉隆坡、马六甲及槟城等地表演相声。


而相声脚本创作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马六甲李福祥就曾尝试创作本地相声段子。可说是一开本地相声创作脚本的先河。


从70年代开始,本地文化团体的相声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吉隆坡剧艺研究会、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文教组、琼联剧社合唱团、琼青文艺团、马六甲培风校友会、槟州青运青年剧团、怡保三德校友会、洪坤方、梁志成、黄良友、郭绪益等都积极推动相声艺木。本人(姚新光)与谢义强那会儿在琼联剧社合唱团合说相声。


相声在这时候才开始比较有组织性的活动。由于参与相声活动的团体多数是文化或文艺团体,因此相声的定位也在这时候逐渐转向文化活动,而与娱乐色彩较为浓厚的歌台演出渐行渐远。这时期参与相声活动的人物成为之后推动相声发展的舵手。

相声的成长期


步入80年代,本地相声逐渐成长。相声活动开始有组织性的举办。随着歌台娱乐的没落,相声已经告别了歌台表演。由于这时群众的教育程度已经大大提高,国家经济发展也逐渐稳定,随着中产阶级的增加,人们开始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娱乐活动,开始将一些活动精致化,相声就在这时蓬勃发展。在诸多文化团体及相声爱好者的积极推动下,相声也列入了华族传统文化活动之一,堂而皇之的步入文化界,出现在文化节、重要的文化典礼上。


一些海外相声名家也在这时开始受邀来马演出、讲学。这些名家的演出与授课,提升了人们对相声的认识,也使得人们更实际的感受到相声的魅力。一连串的相声活动在这时纷纷出炉;电台拨出时段播出相声,学校举办相声培训课程,一些语言培训课程也把相声列为训练项目等等。


在这时期,相声吸引了许多年轻成员,新一代的演员如姚智祥、陈德明、纪庆荣、苏维胜、粱拯康、周时慧、黄莹英、刘浩伟、杨升翰,叶绍文,李杰尔等人都在这时期加入阵容。他们散布于半岛各地,为相声艺术注入青春活力。同时,这些年轻演员也开始演出自己改编或创作的段子。这批年轻相声爱好者的受教育程度也以中学或大专为主,表演技巧虽仍稚嫩,对相声却怀有一股热忱。
同时,随着飞蒲相声艺术团和飞蒲相声资料室的设立,相声在马来西亚可说是已经站稳身子,开始迈步向前走着。


相声也在这时期以各种姿态出现在各领域,并且在人们的笑声中走进他们的生活,再从他们的生活里吸取养分,加工润饰后带回台上,引起他们更大的共鸣。至此,相声可说已经在马来西亚扎了根,并将在海内外相声爱好者的培育下继续稳健的成长。

横的跨越


在很多时候,相声在马来西亚已不单是一种表演艺术,他也同时肩负了教育普罗大众的责任,如推广讲好华语运动等。而在前辈们多年的耕耘下,它也已经跨出舞台表演艺术,渗透入各类社会活动;诸如学府活动、商业活动、文化活动等等,都有相声的足迹。甚至于在学术研究领域里,也有人以相声为题撰写论文。而近几年来,相声更跨越了种族的藩篱,将中国相声大师马季的脚本翻译为马来文。本节将从各领域刻画出相声在马来西亚发展的多姿面貌。

商业活动


由于相声以华语表演,并且对表演者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它也同时肩负了推广华语,教育民众标准华语的责任。表演相声成为了训练学生们华语表达能力的项目。


相声寓教于乐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因此相声在马来西亚,可以说是华语的亲善大使。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与马华中央文化局主办的一系列《讲好华语运动》便巧妙地采用了相声的语言,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法,向群众传达讲标准华语的好处。这一系列节目在电台播出后获得广大群众的喜爱,相声居功不小。


除此之外,相声也结合了一些商业活动出现在草根民众生活中。有些商场在春节、中秋节等商业促销活动中也会穿插一些相声表演,以提升活动的档次。这在中国或其他汉语系国家也许是司空见惯,可是在马来西亚,商场中活动、购物的人群中,可能有一半听不懂华语,商场愿意冒这个险,让相声粉墨登场,无非是因为相声所带起的笑浪,能直接改变商场的购物气氛。


另一方面,相声跨语言、跨种族的特色,也是商场的考量之一。笑,可说是各种族间的共通点。“飞蒲相声表演团”曾多次受邀在一些商场演出,而群众当中也不乏友族同胞的观众,并且能在某些包袱点上爆发出同样的笑声。他们虽然不懂华语,可是却能从表演者的神情,语气当中“猜”包袱。可见相声也是跨语言的。


而在一些文化气息较为浓厚的商业活动中,更是少不了相声的参与。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几届“世界华文书展”,相声也是受邀表演的节目。“飞蒲相声艺术团”也曾受邀为新书推介礼针对新书内容编写脚本。反应令人鼓舞。在吉隆坡文化街举办了数年的“今夜不打烊”岁末倒数文化活动中,相声更是熬夜的常客。


晚宴,也是另一个相声经常出现的场合。除去一般的社团晚宴,它也曾经参与一些饶富意义的宴会。如以敬老尊贤为主题的“松柏之夜”,以提倡新晚宴形式的“兴革宴”,为书法家协会筹款的“书艺宴”,以相声为主题的“相声宴”等等。相声节目已几近成为提升晚宴文化层次的活动之一。现下,人们已经习惯在相声表演时放下手中的筷子,用心地欣赏相声演出。而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只有一张口,不能一边吃,一边笑。
文化节


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是马来西亚华族文化界的年度盛事。1983年,马来西亚全国华人团体在槟城召开的文化大会上发布了全国华团文化大会宣言及国家文化备忘录。并议决由各州华堂每年轮值承办全国华人文化节,藉以促进华社的文化建设。


文化节举办至已近20届。相声也是文化节中不可或缺的项目。它除了参与精英汇集的文化汇演外,也在数届文化节中以各种面貌,如交流会,讲座会,汇演等,成为重点节目。


其中,第6届(1989年,马六甲)文化节中的“马新台相声大汇演”邀请到新加坡黄家强,杨世彬,台北王振全,叶怡均,联合本地演员姚新光,陈志光, 陈淑凤, 苏达夫同台演出,不单丰富了本地的文化活动,也为各地相声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在第七届(1990年,森美兰)的文化节,“国际相声大汇演”的阵容更汇集了北京(姜昆、唐杰忠),台北(王振全、叶怡均),新加坡(黄家强,陈天赐)和马来西亚(姚新光、陈志光)四地的演员同台演出。在当时可说是盛况空前。而该演出也成为文化节的闭幕节目。是少数几届不以大汇演为闭幕节目的文化节之一。


在马来西亚的客观环境下,华族文化活动常常会披上较为沉重的外衣。相声的参与,正好缓和了这沉重的氛围。由于它逗笑的本质,穿插在一些艺术活动当中,相声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对华族的幽默感有了另一番体会。

相声比赛

推广一项活动时比较容易引起普罗大众关注的要数举办“比赛”。赛前的宣传,赛间的报道,赛后的成绩,之后的报告都较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马来西亚相声活动也不例外。


马来西亚国内各学府里大大小小的比赛举办的相当频密,也获得人们的积极参与。这些赛事除了推广相声之外,也起着交流,发掘新人的作用。


其中,以“全国相声表演赛”最具代表性。该赛事公开给各界人士参与,第一届赛事在1988年举办,邀请了台湾王振全、叶怡均,新加坡韩劳达,马来西亚黄汀湘组成评审团。该届得奖的表演队伍都选择现成脚本,如《南腔北调》、《诗情》等。得奖着者当中,姚智祥(冠军)、陈志光(亚军)都积极参与后来的相声活动,为相声增添新血。第二届赛事在1990年马六甲举行,由新加坡韩劳达、杨世彬,马来西亚姚新光、姚拓,黄汀湘组成评审团。这次的得奖队伍以较为活泼的段子取胜,如改编的《三顾茅庐》,加入马来西亚民族舞的《翩翩起舞》等等。

到了第三届赛事,主办单位请来了中国的马季、刘伟,新加坡韩劳达、陈伯汉组成评审团。而这届的得奖队伍则大胆的使用自行创作、改编的脚本,如讽刺选美比赛的《选美大会》,反映人情冷暖的《筹款》,极富特色的《情歌串串》(新加坡脚本)等等。


在办了三届“全国相声表演赛”后,相声基本上已经开始深入群众生活。各地也开始办起区域性的比赛。全国赛事到此可说是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将相声推广到全国各区域。为了使相声艺术的根扎得更稳,第四届赛事并没有急于推出。这使得相声爱好者更多时间练兵,把基本功扎得更稳。


在一系列的培训、教育活动后,“全国相声邀请赛”在1999年再度重登舞台。这回的参赛者都是来自各区域活跃的相声爱好者,也累积了相当的舞台经验,因此赛事也显得格外精彩。适逢由马季带领的一群中国相声表演艺术家来马演出,专业演员坐在台下观赏业余演员的表演,别有一番滋味。评审团由杨少华(中国),韩兰成(中国),韩劳达(新加坡)组成。而这回的参赛作品也以创作,改编作品为主;如讽刺交通效率的《上学记》,欢快轻松的《比歌》,讽刺意味浓厚的《矛盾学》等。马季更是对参赛者的演出给与赞许。


除了本地举办的比赛,马来西亚相声队伍也参与数届的“新马相声表演赛”,在交流之余也颇有斩获,获得了不少奖项。


除了提倡表演水平,在推广相声创作方面的赛事也相当活跃。如1983年的“短剧与相声”创作比赛,1995年马华文学节活动之一的“相声创作赛”,1997年的“全国相声及小品创作比赛”等等。


纵观参与创作比赛的作品,许多作者仍以改编、模仿为主。作品以中国一些受欢迎段子的架构加入本土内容,如《天南地北》便以中国的段子加入本地的地名谜语。这样的结合一方面保证了演出效果,又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方法无疑是速成而又有效的,可是长远来看,却不利于本地的相声发展。


有鉴于此,近期一些作者便尝试创作全新的段子,虽然演出效果不尽理想,确实是一项值得鼓励的尝试。另一方面,一些相声作者也坚持以讽刺为主旨,在段子里或多或少的讽刺一些社会歪风。如“全国相声邀请表演赛“的冠军作品《上学记》,内容就以迂回风趣的方式讽刺贪污歪风,效果哄堂,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优秀本地创作作品。

学府活动

马来西亚特殊的多元种族背景,是相声发展的一个考验,也是一个特殊的交流环境。除了观众群中有友族的足迹之外,一些学府更将相声当成专题作业。如位处新山的南方学院就邀请本人(姚新光)为顾问,安排了一组马来文系的学员选择部分马季老师的相声脚本进行巫译工作,向友族介绍中华传统文化。


在马来西亚大学,也有学生以相声为题撰写毕业论文。论文获得姚新光的大力协助,提供大量历史资料。论文的特别之处在于通篇论文以马来文书写,别具意义。论文也收藏在马来西亚大学图书馆里,以友族的语言在馆藏里为相声历史留下记录。


马大学生选择以相声为题撰写论文并非偶然,源头来自于马大华文学会的相声组。该组活跃于马大校园,除了培训相声表演技巧及教导相声理论之外,它也经常举办校内相声汇演活动,并邀请校外活跃的相声爱好者进行交流。现今一些活跃于舞台上相声爱好者,许多都是由相声组哺育出来的。


除了马大,一些中小学也都设有相声小组,长期进行培养新血的工作。以新山的宽柔中学为例,培养出来的学生曾选派至新加坡参加“新马相声大奖赛”,获得了评审的肯定,获颁优异奖。

海外相声名家足迹


马来西亚的相声能有今天的发展,除了本地相声爱好者的推动与参与之外,海外艺术家对马来西亚相声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除了表演、交流之外,他们也进行教育工作,使相声在马来西亚始终依循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曾经来马的海外相声艺术家为数不少,有一人成行的,也有浩浩荡荡的《十一笑星巡回演出》。除了演出,马来西亚的相声活动也提供了各地演员一个交流平台。如1990年的国际相声大汇演,就集合了大陆,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三国四地的演员同台演出。


在讲学活动中,有短至数小时的讲座会,也有长达半年之久的巡回讲学,有专业相声创作者单枪匹马的传授,也有一台演员呈现的讲谈会,形式多种多样。


众多讲学活动中,以马季在1992年与王金宝为时半年巡回讲学影响层面最广,涵盖范围也比较完整。他们的足迹踏遍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新山,到北端的槟城与东海岸等城镇。课程范围除了相声理论之外,也包括表演以及相声创作指导。如此完整的课程结构,为相声在马来西亚打下了稳固的基石。


除了演员,相声创作者吴林有也曾以相声创作赛评判身份受邀来马举办相声创作交流会,这也是少数以创作为主的讲学活动。


(海外相声名家详细活动纪录,请参照附录《马来西亚相声活动大事纪》)

结语

相声,可说是中华文化幽默的代言人。它的表演的语言是有数千年历史的汉语言,演出内容却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以数千年历史的语言演绎现代的幽默,这门艺术不只为群众带来笑声,也丰富了汉语言生命力。
在中国,相声归于曲艺类下。马来西亚没有完整的曲艺发展,因此许多文化工作者都把它归类到戏剧类下。而现在,它已经可以在马来西亚独立于戏剧之外,成为另一项主要的华族文化活动。
回顾历史,海内外艺术前辈、团体在这块土地上为相声的付出令人敬佩;展望未来,希冀相声继续在马来西亚蓬勃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笑声。

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

马来西亚大学相声观摩赛--参与感言

这一次有机会上马大相声组的观摩赛走一趟,许多年没有参与了,这一次让我特别有感触。

首先是演员的水平在提高了很多。这一次比赛的表演者相对来说对相声的认识都很正确:语言自然、台风稳健、角色模拟、表演节奏等等都掌握得不错,是一批可以期待的后起之秀。相声组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在校园里逐渐发展成一个品牌,除了同学们劳心劳力的付出之外,相声组的学长和指导老师也功不可没。

姚智祥是相声组的创团元老,也义务指导十多年,默默耕耘,为相声组和本地相声界培训了很多人。现在活跃于相声舞台上的演员,大半经过他的调教。叶邵文、李杰尔、黄莹英、何佳文、罗慧清等等。这么多年的耕耘的成效,逐渐浮现。现在马大相声组的义务导师增加了何佳文,可是添了生力军,相声组的表演日渐提高,两人的功劳不小。

这一次的演出效果不错,演员们的表演能力之外,导师们为他们挑选的段子也很精选。都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逗笑的段子,相声行话叫”皮儿薄“。所以剧场效果很容易起来。因此如果真正要考验演员功力,演员们应该尝试另一些段子,才能够看到自己实际的能力。

另一方面,这还是一场内部的演出。台下的要嘛是同学,要嘛就是亲朋戚友,肯定捧场,所以剧场效果不在话下。开头的几个包袱响了,演员有了信心,后面就稳了!所以要考验演员们真正的实力,走出校园,面对群众是必经之路。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同学们细心的准备了特刊,介绍相声,加强同学们对相声的认识。可是可能是资料整理不足,马来西亚相声历史部分不尽正确,竟然把”马来西亚相声社“的历史,当成了”马来西亚相声“的历史,错把冯京当马凉,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其实网上也有姚新光整理的“马来西亚相声50年 ”(http://myxiangsheng.com/websit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 task=view&id=52&Itemid=30)的专文,文章还在中国相声研讨会上发表,应该不难找到。或者在 google.com 查找“马来西亚相声历史”,就能看到有关文章。整理资料的同学没有做功课,应该打屁股!

从这里联想开去,我认为马大相声组的功能应该更多元化。除了培训演员之外,应该加入资料整理、理论研究、舞台支援、演出策划的小组别,让对相声有兴趣,又不一定能够表演的同学拉进相声组群策群力,共同提升大家对相声的认识和知识。

飞蒲文化艺术中心正在策划一系列的小型演出,提供大家面对公众的舞台,到时有兴趣的同学就可以通过这些舞台,检验自己的能力了!

轉載自馬來西亞相聲網

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

马来亚大学相声观摩赛--观后感

很荣幸能够出席这一场演出。因着比同学们早接触相声,演出经验比他们多,所以受邀担任他们的评委。即是评委,总得对同学们的表现说上几句,可是当天演出结束时已经十一点多了,想到观众们第二天还得工作上课,就不说了!

后来和同学们夜宵时谈相声,气氛和谐欢愉,很享受。

享受过后,来谈一谈我对比赛和同学们的一些看法。

这一次同学们的表演水平出乎我意料的好。尤其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正式公开表演,就有这样的台风和水平,后生可畏。

整体来说,感觉这一批同学对相声的认识都很正确。表演起来都很自然,没有造作。一些模拟的部分也处理的很好,没有初学者过于夸张的毛病。语言方面虽然有进步的空间,但是发音基本准确,没有怪腔怪调。

另外,看到一些同学在表演出错,或者搭档忘稿时,都能很顺畅的处理,没有慌乱,很值得鼓励。其中有些同学还能够承着前一组的一些影响深刻的包袱当垫话,值得嘉奖。

与其说这是一场观摩赛,我觉得更像一场交流演出。同学们可能经常一起排练,所以对彼此要表演的段子都有谱,所以整个晚会很完整,很有一体的感觉,是一场很完整的相声专场。

现在我们个别看看几组同学的表现。

打头炮的《双语逗捧》就赢得观众们的欢心,逗哏很有喜感。能够把一句平平无奇的台词,加上语气和节奏,立体化后,能够都观众乐,就是不简单的一件事。
台下的观众双语水平基本都在,因此这个段子几个应该有效果的地方观众们都笑得很欢畅。同学们演的版本是姚智祥加入了“节约方言”的版本,效果也很好。捧哏(女)在刁难逗哏时分寸也拿捏得很好,不会给人泼辣的感觉,是很适合女生相声的表演方式。但是段子结构如果把方言部分提向前,之后专注谈英语翻译,会更简洁清楚。现在在谈英语部分后又要跳出来谈方言,再跳回去谈英语,在转折上显得累赘。逗哏在某些时候一些语音比较含糊,可以改进。双方的火药味如果再加强一些,趣味性会更浓厚。

《说礼仪》的两个演员条件也很好,语言和台风都很稳。女孩子演这个段子会比较吃亏,因为其中男生反串女生的趣味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强烈。这个段子前面的垫话部分其实可以灵活处理,这也是相声灵活的部分。两个演员在上厕所的部分掌握得很好,节奏和对比很清楚,观众都笑得很欢畅。后面的买饭碗部分如之前所说,反串女生的趣味少了,可是演员在倒口(模拟不标准华语)部分演出了味道,而且不疾不徐的“作末”让人莞尔。整个段子前半段节奏如果加快,或者将垫话部分缩减,可能效果更好一点。在角色跳进跳出方面,人物之间的差别稍嫌不足。在抖某些包袱的时候,捧哏的反应不够明显,导致剧场效果打了折扣。

《灰姑娘》的演员一上场就承着前面《说礼仪》的经典台词改成当晚演出的买票情况“你有问,人家就有买,你没有问,人家就没有买,你问得越多,人家就买的越多,你什么都没有问,人家就什么都没有买”,是很典型的承先启后,又切中当晚的情况,可说成功的现挂(临时想出来的包袱,虽然可能之前已经预备好,可是也是难能可贵)。逗哏的女演员笑容亲切有喜感,捧哏则冷面笑将型,很有趣。这个段子的难度在于有几个角色的模拟,逗哏虽然都有带出趣味,但是还可以模拟的更精确传神一些。捧哏的冷面在进入“灰姑娘”角色的时候,如果能够放开一点,效果会很强烈。因为在这段子里捧哏其实是个演员,可以尝试放开一点来演。

《笑的探讨》是一个很靠演员表演功力的段子,几种不同的笑容之间要有所不同,不是通过语言能够说服观众的,而是要实在的演出不同的地方,观众才能信服。两个演员也很出色,各种笑的差异都有不同,达到基本要求。开头捧哏模拟的几种笑,由于不是事先说明笑的种类,而是让逗哏猜,所以难度更大。两个演员台风和语言条件都不错,也很有喜感,很得观众欢心。一些包袱点上,演员也会让出,让观众更欢畅的笑。比如开始的“笑容来的快回去得慢”,如果没有掌握好,就没有包袱了。可是两个演员都能够很自在的将包袱抖出,难能可贵!在相声表演当中尤其重要,很多初学者就因为没有“让掌声”(观众在笑的时候,不插话,留出空间让观众笑),浪费了一些包袱。

《谁在前锋》是一个改编作品。原作是美国的两个笑将,台湾赖声川将他改编成《谁在一垒》,基于民风国情不同,本地有人(应该是马六甲多媒体大学学生)将他改成了《谁在前锋》。这个段子的语言趣味浓厚,考的是两个演员的默契,如果要将他归入相声的类别,应该属于“子母哏”。台上的两位演员演起来一环扣一环,默契十足。(夜宵时问起,以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排练,结果他们只排练了十次左右,让我大受打击,不得不认老!)这个段子的结构严谨,不能随意让出空间让观众欢畅的笑,可是笑声不断。这个段子对语言的掌握 -轻重音、问句和感叹句、断句有一定的要求,两个演员演起来轻松,可见语言功底不错。可惜的是模仿的痕迹太重了一点,如果可以尝试演出自己的风格,会更理想。

《很难说的华语》是当天最后一个段子。这个段子对两个演员的要求都不低。捧哏必须掌握正的绕口令,逗哏需要掌握”合理“的绕口令,一正一反,一方稍弱,段子的说服力和效果就弱了!可是从当天观众的掌声、笑声来看,这两位演员做到了。值得嘉奖的是,捧哏说起大段绕口令清楚稳定,逗哏说起来轻松自在,都完全符合这个段子的需求。逗哏在抖包袱时轻松自然,身体放松(有时候太松了一点),不经意的就一个包袱,以初学者来说,非常难得。

随着最后一个段子的演出,当天的演出也到了一个高潮。比赛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

文:蘇維勝
轉載自:馬來西亞相聲網

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第三屆大相之感想

恭喜馬大第三屆大型相聲觀摩賽(大相)圓滿成功,昨晚的出席人數再次創下高峰,全場爆滿,絕對超過五百人!作爲馬大相聲的學長,對此感到非常欣慰,因爲馬大相聲的種子終于開花結果,馬大大相也成功地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在此,我要感恩全體的幕後功臣和默默支持的學長姐和導師,尤其今屆籌委會主席熊家偉和相聲組組長陳進峰,把大相辦得一屆比一屆更好。相信大相進軍DTC(馬大東姑禮堂)的夢想指日可待。

當晚,除了junior們的比賽和senior們的表演,還請到了中國已故相聲大師馬季老師的海外第三代弟子蘇維勝壓軸演出,和馬大相聲導師姚智祥大哥和馬大快板王子鄭永豪學長搭檔演出的《選我就是!》,明嘲暗諷地批評我國政客愚弄百姓的醜陋嘴臉,最後以“跳槽”的形式結尾,引起全場爆笑的最高潮!

寫了那麽多,是時候寫一寫自己了。

上一篇文章,我曾提到我的表演是個全新的創作,當然也有人說是改編自馬季老師在1987年春晚發表的《五官爭功》,可是如果你曾看《五官爭功》,你就會發現昨晚五官的内容,除了角色不變之外,内容所說的都是全新的。

昨晚的五官,就是《五官新說之整容狂想曲》


馬大五官和姚大哥,黃鶯英學姐和蘇維勝。

介紹一下當晚的五官角色:

腦袋:佩欣
嘴巴:志偉(大嘴巴)
眼睛:志豪(小大眼)
耳朵:凱威(招風耳)
鼻子:鎧毅(瘦鼻猴)

哈哈,我就是五官之中的鼻子,而且還是有點娘娘腔、性格軟弱以及更以林志玲高鼻子自居的瘦鼻子。其他角色設定:大嘴巴,顧名思義,很多話且說個不停,而且具有愛拍馬屁和擅長煽動矛盾的小人/走狗形象。小大眼,性格高傲,理直氣壯;招風耳,性格調皮,愛裝聾。

我們這次的相聲腳本,都是五官大夥兒的集體創作的,除了要批判時下年輕少女的整容歪風,我們也盡量地穿插最近的霹靂政變時事,以達到相聲是反諷社會的藝術,而起得共鳴。由於這是自己的創作,肯定比不過馬季的經典《五官爭功》,不過現場還是有人笑,哈哈。有出席的觀衆朋友,歡迎您說說當晚的五官表演如何。

三年了,三年了,一轉眼就三年了,從我first year糊裏糊塗地加入大相,再到我second year身懷壯志地領導大相,到我third year黑鼻黑鼻地配合大相,我在大相的歲月等同于我在馬大生活的縮影。

蝦米黑鼻黑鼻?

哎喲,連黑鼻都不懂,黑鼻黑鼻就是happy happy lah…

文:鎧毅
轉載自KAILLERY 重披鎧甲

2009年2月2日星期一

马大华文学会大型相声观摩赛2009



大相回來咯,相聲愛好者不容錯過哦。

地点:KPS Auditorium,Universiti Malaya
日期:11.2.2009 (星期三)
时间:7pm
票价:一张RM 4,三张RM10

任何索票或疑问请联络:
  • 熊家伟 012-6131755
  • 张诗彬 017-7506453
  • 陈进锋 017-4145928
评审:
  • ASTRO主播黄荧英
  • 马季海外第三代弟子苏维胜
  • 说学苑苑长兼马大华文学会相声组导师姚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