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有机会上马大相声组的观摩赛走一趟,许多年没有参与了,这一次让我特别有感触。
首先是演员的水平在提高了很多。这一次比赛的表演者相对来说对相声的认识都很正确:语言自然、台风稳健、角色模拟、表演节奏等等都掌握得不错,是一批可以期待的后起之秀。相声组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在校园里逐渐发展成一个品牌,除了同学们劳心劳力的付出之外,相声组的学长和指导老师也功不可没。
姚智祥是相声组的创团元老,也义务指导十多年,默默耕耘,为相声组和本地相声界培训了很多人。现在活跃于相声舞台上的演员,大半经过他的调教。叶邵文、李杰尔、黄莹英、何佳文、罗慧清等等。这么多年的耕耘的成效,逐渐浮现。现在马大相声组的义务导师增加了何佳文,可是添了生力军,相声组的表演日渐提高,两人的功劳不小。
这一次的演出效果不错,演员们的表演能力之外,导师们为他们挑选的段子也很精选。都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逗笑的段子,相声行话叫”皮儿薄“。所以剧场效果很容易起来。因此如果真正要考验演员功力,演员们应该尝试另一些段子,才能够看到自己实际的能力。
另一方面,这还是一场内部的演出。台下的要嘛是同学,要嘛就是亲朋戚友,肯定捧场,所以剧场效果不在话下。开头的几个包袱响了,演员有了信心,后面就稳了!所以要考验演员们真正的实力,走出校园,面对群众是必经之路。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同学们细心的准备了特刊,介绍相声,加强同学们对相声的认识。可是可能是资料整理不足,马来西亚相声历史部分不尽正确,竟然把”马来西亚相声社“的历史,当成了”马来西亚相声“的历史,错把冯京当马凉,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其实网上也有姚新光整理的“马来西亚相声50年 ”(http://myxiangsheng.com/websit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 task=view&id=52&Itemid=30)的专文,文章还在中国相声研讨会上发表,应该不难找到。或者在 google.com 查找“马来西亚相声历史”,就能看到有关文章。整理资料的同学没有做功课,应该打屁股!
从这里联想开去,我认为马大相声组的功能应该更多元化。除了培训演员之外,应该加入资料整理、理论研究、舞台支援、演出策划的小组别,让对相声有兴趣,又不一定能够表演的同学拉进相声组群策群力,共同提升大家对相声的认识和知识。
飞蒲文化艺术中心正在策划一系列的小型演出,提供大家面对公众的舞台,到时有兴趣的同学就可以通过这些舞台,检验自己的能力了!
轉載自馬來西亞相聲網
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
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
马来亚大学相声观摩赛--观后感
很荣幸能够出席这一场演出。因着比同学们早接触相声,演出经验比他们多,所以受邀担任他们的评委。即是评委,总得对同学们的表现说上几句,可是当天演出结束时已经十一点多了,想到观众们第二天还得工作上课,就不说了!
后来和同学们夜宵时谈相声,气氛和谐欢愉,很享受。
享受过后,来谈一谈我对比赛和同学们的一些看法。
这一次同学们的表演水平出乎我意料的好。尤其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正式公开表演,就有这样的台风和水平,后生可畏。
整体来说,感觉这一批同学对相声的认识都很正确。表演起来都很自然,没有造作。一些模拟的部分也处理的很好,没有初学者过于夸张的毛病。语言方面虽然有进步的空间,但是发音基本准确,没有怪腔怪调。
另外,看到一些同学在表演出错,或者搭档忘稿时,都能很顺畅的处理,没有慌乱,很值得鼓励。其中有些同学还能够承着前一组的一些影响深刻的包袱当垫话,值得嘉奖。
与其说这是一场观摩赛,我觉得更像一场交流演出。同学们可能经常一起排练,所以对彼此要表演的段子都有谱,所以整个晚会很完整,很有一体的感觉,是一场很完整的相声专场。
现在我们个别看看几组同学的表现。
打头炮的《双语逗捧》就赢得观众们的欢心,逗哏很有喜感。能够把一句平平无奇的台词,加上语气和节奏,立体化后,能够都观众乐,就是不简单的一件事。
台下的观众双语水平基本都在,因此这个段子几个应该有效果的地方观众们都笑得很欢畅。同学们演的版本是姚智祥加入了“节约方言”的版本,效果也很好。捧哏(女)在刁难逗哏时分寸也拿捏得很好,不会给人泼辣的感觉,是很适合女生相声的表演方式。但是段子结构如果把方言部分提向前,之后专注谈英语翻译,会更简洁清楚。现在在谈英语部分后又要跳出来谈方言,再跳回去谈英语,在转折上显得累赘。逗哏在某些时候一些语音比较含糊,可以改进。双方的火药味如果再加强一些,趣味性会更浓厚。
《说礼仪》的两个演员条件也很好,语言和台风都很稳。女孩子演这个段子会比较吃亏,因为其中男生反串女生的趣味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强烈。这个段子前面的垫话部分其实可以灵活处理,这也是相声灵活的部分。两个演员在上厕所的部分掌握得很好,节奏和对比很清楚,观众都笑得很欢畅。后面的买饭碗部分如之前所说,反串女生的趣味少了,可是演员在倒口(模拟不标准华语)部分演出了味道,而且不疾不徐的“作末”让人莞尔。整个段子前半段节奏如果加快,或者将垫话部分缩减,可能效果更好一点。在角色跳进跳出方面,人物之间的差别稍嫌不足。在抖某些包袱的时候,捧哏的反应不够明显,导致剧场效果打了折扣。
《灰姑娘》的演员一上场就承着前面《说礼仪》的经典台词改成当晚演出的买票情况“你有问,人家就有买,你没有问,人家就没有买,你问得越多,人家就买的越多,你什么都没有问,人家就什么都没有买”,是很典型的承先启后,又切中当晚的情况,可说成功的现挂(临时想出来的包袱,虽然可能之前已经预备好,可是也是难能可贵)。逗哏的女演员笑容亲切有喜感,捧哏则冷面笑将型,很有趣。这个段子的难度在于有几个角色的模拟,逗哏虽然都有带出趣味,但是还可以模拟的更精确传神一些。捧哏的冷面在进入“灰姑娘”角色的时候,如果能够放开一点,效果会很强烈。因为在这段子里捧哏其实是个演员,可以尝试放开一点来演。
《笑的探讨》是一个很靠演员表演功力的段子,几种不同的笑容之间要有所不同,不是通过语言能够说服观众的,而是要实在的演出不同的地方,观众才能信服。两个演员也很出色,各种笑的差异都有不同,达到基本要求。开头捧哏模拟的几种笑,由于不是事先说明笑的种类,而是让逗哏猜,所以难度更大。两个演员台风和语言条件都不错,也很有喜感,很得观众欢心。一些包袱点上,演员也会让出,让观众更欢畅的笑。比如开始的“笑容来的快回去得慢”,如果没有掌握好,就没有包袱了。可是两个演员都能够很自在的将包袱抖出,难能可贵!在相声表演当中尤其重要,很多初学者就因为没有“让掌声”(观众在笑的时候,不插话,留出空间让观众笑),浪费了一些包袱。
《谁在前锋》是一个改编作品。原作是美国的两个笑将,台湾赖声川将他改编成《谁在一垒》,基于民风国情不同,本地有人(应该是马六甲多媒体大学学生)将他改成了《谁在前锋》。这个段子的语言趣味浓厚,考的是两个演员的默契,如果要将他归入相声的类别,应该属于“子母哏”。台上的两位演员演起来一环扣一环,默契十足。(夜宵时问起,以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排练,结果他们只排练了十次左右,让我大受打击,不得不认老!)这个段子的结构严谨,不能随意让出空间让观众欢畅的笑,可是笑声不断。这个段子对语言的掌握 -轻重音、问句和感叹句、断句有一定的要求,两个演员演起来轻松,可见语言功底不错。可惜的是模仿的痕迹太重了一点,如果可以尝试演出自己的风格,会更理想。
《很难说的华语》是当天最后一个段子。这个段子对两个演员的要求都不低。捧哏必须掌握正的绕口令,逗哏需要掌握”合理“的绕口令,一正一反,一方稍弱,段子的说服力和效果就弱了!可是从当天观众的掌声、笑声来看,这两位演员做到了。值得嘉奖的是,捧哏说起大段绕口令清楚稳定,逗哏说起来轻松自在,都完全符合这个段子的需求。逗哏在抖包袱时轻松自然,身体放松(有时候太松了一点),不经意的就一个包袱,以初学者来说,非常难得。
随着最后一个段子的演出,当天的演出也到了一个高潮。比赛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
文:蘇維勝
轉載自:馬來西亞相聲網
后来和同学们夜宵时谈相声,气氛和谐欢愉,很享受。
享受过后,来谈一谈我对比赛和同学们的一些看法。
这一次同学们的表演水平出乎我意料的好。尤其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正式公开表演,就有这样的台风和水平,后生可畏。
整体来说,感觉这一批同学对相声的认识都很正确。表演起来都很自然,没有造作。一些模拟的部分也处理的很好,没有初学者过于夸张的毛病。语言方面虽然有进步的空间,但是发音基本准确,没有怪腔怪调。
另外,看到一些同学在表演出错,或者搭档忘稿时,都能很顺畅的处理,没有慌乱,很值得鼓励。其中有些同学还能够承着前一组的一些影响深刻的包袱当垫话,值得嘉奖。
与其说这是一场观摩赛,我觉得更像一场交流演出。同学们可能经常一起排练,所以对彼此要表演的段子都有谱,所以整个晚会很完整,很有一体的感觉,是一场很完整的相声专场。
现在我们个别看看几组同学的表现。
打头炮的《双语逗捧》就赢得观众们的欢心,逗哏很有喜感。能够把一句平平无奇的台词,加上语气和节奏,立体化后,能够都观众乐,就是不简单的一件事。
台下的观众双语水平基本都在,因此这个段子几个应该有效果的地方观众们都笑得很欢畅。同学们演的版本是姚智祥加入了“节约方言”的版本,效果也很好。捧哏(女)在刁难逗哏时分寸也拿捏得很好,不会给人泼辣的感觉,是很适合女生相声的表演方式。但是段子结构如果把方言部分提向前,之后专注谈英语翻译,会更简洁清楚。现在在谈英语部分后又要跳出来谈方言,再跳回去谈英语,在转折上显得累赘。逗哏在某些时候一些语音比较含糊,可以改进。双方的火药味如果再加强一些,趣味性会更浓厚。
《说礼仪》的两个演员条件也很好,语言和台风都很稳。女孩子演这个段子会比较吃亏,因为其中男生反串女生的趣味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强烈。这个段子前面的垫话部分其实可以灵活处理,这也是相声灵活的部分。两个演员在上厕所的部分掌握得很好,节奏和对比很清楚,观众都笑得很欢畅。后面的买饭碗部分如之前所说,反串女生的趣味少了,可是演员在倒口(模拟不标准华语)部分演出了味道,而且不疾不徐的“作末”让人莞尔。整个段子前半段节奏如果加快,或者将垫话部分缩减,可能效果更好一点。在角色跳进跳出方面,人物之间的差别稍嫌不足。在抖某些包袱的时候,捧哏的反应不够明显,导致剧场效果打了折扣。
《灰姑娘》的演员一上场就承着前面《说礼仪》的经典台词改成当晚演出的买票情况“你有问,人家就有买,你没有问,人家就没有买,你问得越多,人家就买的越多,你什么都没有问,人家就什么都没有买”,是很典型的承先启后,又切中当晚的情况,可说成功的现挂(临时想出来的包袱,虽然可能之前已经预备好,可是也是难能可贵)。逗哏的女演员笑容亲切有喜感,捧哏则冷面笑将型,很有趣。这个段子的难度在于有几个角色的模拟,逗哏虽然都有带出趣味,但是还可以模拟的更精确传神一些。捧哏的冷面在进入“灰姑娘”角色的时候,如果能够放开一点,效果会很强烈。因为在这段子里捧哏其实是个演员,可以尝试放开一点来演。
《笑的探讨》是一个很靠演员表演功力的段子,几种不同的笑容之间要有所不同,不是通过语言能够说服观众的,而是要实在的演出不同的地方,观众才能信服。两个演员也很出色,各种笑的差异都有不同,达到基本要求。开头捧哏模拟的几种笑,由于不是事先说明笑的种类,而是让逗哏猜,所以难度更大。两个演员台风和语言条件都不错,也很有喜感,很得观众欢心。一些包袱点上,演员也会让出,让观众更欢畅的笑。比如开始的“笑容来的快回去得慢”,如果没有掌握好,就没有包袱了。可是两个演员都能够很自在的将包袱抖出,难能可贵!在相声表演当中尤其重要,很多初学者就因为没有“让掌声”(观众在笑的时候,不插话,留出空间让观众笑),浪费了一些包袱。
《谁在前锋》是一个改编作品。原作是美国的两个笑将,台湾赖声川将他改编成《谁在一垒》,基于民风国情不同,本地有人(应该是马六甲多媒体大学学生)将他改成了《谁在前锋》。这个段子的语言趣味浓厚,考的是两个演员的默契,如果要将他归入相声的类别,应该属于“子母哏”。台上的两位演员演起来一环扣一环,默契十足。(夜宵时问起,以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排练,结果他们只排练了十次左右,让我大受打击,不得不认老!)这个段子的结构严谨,不能随意让出空间让观众欢畅的笑,可是笑声不断。这个段子对语言的掌握 -轻重音、问句和感叹句、断句有一定的要求,两个演员演起来轻松,可见语言功底不错。可惜的是模仿的痕迹太重了一点,如果可以尝试演出自己的风格,会更理想。
《很难说的华语》是当天最后一个段子。这个段子对两个演员的要求都不低。捧哏必须掌握正的绕口令,逗哏需要掌握”合理“的绕口令,一正一反,一方稍弱,段子的说服力和效果就弱了!可是从当天观众的掌声、笑声来看,这两位演员做到了。值得嘉奖的是,捧哏说起大段绕口令清楚稳定,逗哏说起来轻松自在,都完全符合这个段子的需求。逗哏在抖包袱时轻松自然,身体放松(有时候太松了一点),不经意的就一个包袱,以初学者来说,非常难得。
随着最后一个段子的演出,当天的演出也到了一个高潮。比赛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
文:蘇維勝
轉載自:馬來西亞相聲網
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第三屆大相之感想
恭喜馬大第三屆大型相聲觀摩賽(大相)圓滿成功,昨晚的出席人數再次創下高峰,全場爆滿,絕對超過五百人!作爲馬大相聲的學長,對此感到非常欣慰,因爲馬大相聲的種子終于開花結果,馬大大相也成功地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在此,我要感恩全體的幕後功臣和默默支持的學長姐和導師,尤其今屆籌委會主席熊家偉和相聲組組長陳進峰,把大相辦得一屆比一屆更好。相信大相進軍DTC(馬大東姑禮堂)的夢想指日可待。
當晚,除了junior們的比賽和senior們的表演,還請到了中國已故相聲大師馬季老師的海外第三代弟子蘇維勝壓軸演出,和馬大相聲導師姚智祥大哥和馬大快板王子鄭永豪學長搭檔演出的《選我就是!》,明嘲暗諷地批評我國政客愚弄百姓的醜陋嘴臉,最後以“跳槽”的形式結尾,引起全場爆笑的最高潮!
寫了那麽多,是時候寫一寫自己了。
上一篇文章,我曾提到我的表演是個全新的創作,當然也有人說是改編自馬季老師在1987年春晚發表的《五官爭功》,可是如果你曾看《五官爭功》,你就會發現昨晚五官的内容,除了角色不變之外,内容所說的都是全新的。
昨晚的五官,就是《五官新說之整容狂想曲》

馬大五官和姚大哥,黃鶯英學姐和蘇維勝。
介紹一下當晚的五官角色:
腦袋:佩欣
嘴巴:志偉(大嘴巴)
眼睛:志豪(小大眼)
耳朵:凱威(招風耳)
鼻子:鎧毅(瘦鼻猴)
哈哈,我就是五官之中的鼻子,而且還是有點娘娘腔、性格軟弱以及更以林志玲高鼻子自居的瘦鼻子。其他角色設定:大嘴巴,顧名思義,很多話且說個不停,而且具有愛拍馬屁和擅長煽動矛盾的小人/走狗形象。小大眼,性格高傲,理直氣壯;招風耳,性格調皮,愛裝聾。
我們這次的相聲腳本,都是五官大夥兒的集體創作的,除了要批判時下年輕少女的整容歪風,我們也盡量地穿插最近的霹靂政變時事,以達到相聲是反諷社會的藝術,而起得共鳴。由於這是自己的創作,肯定比不過馬季的經典《五官爭功》,不過現場還是有人笑,哈哈。有出席的觀衆朋友,歡迎您說說當晚的五官表演如何。
三年了,三年了,一轉眼就三年了,從我first year糊裏糊塗地加入大相,再到我second year身懷壯志地領導大相,到我third year黑鼻黑鼻地配合大相,我在大相的歲月等同于我在馬大生活的縮影。
蝦米黑鼻黑鼻?
哎喲,連黑鼻都不懂,黑鼻黑鼻就是happy happy lah…
文:鎧毅
轉載自KAILLERY 重披鎧甲
在此,我要感恩全體的幕後功臣和默默支持的學長姐和導師,尤其今屆籌委會主席熊家偉和相聲組組長陳進峰,把大相辦得一屆比一屆更好。相信大相進軍DTC(馬大東姑禮堂)的夢想指日可待。
當晚,除了junior們的比賽和senior們的表演,還請到了中國已故相聲大師馬季老師的海外第三代弟子蘇維勝壓軸演出,和馬大相聲導師姚智祥大哥和馬大快板王子鄭永豪學長搭檔演出的《選我就是!》,明嘲暗諷地批評我國政客愚弄百姓的醜陋嘴臉,最後以“跳槽”的形式結尾,引起全場爆笑的最高潮!
寫了那麽多,是時候寫一寫自己了。
上一篇文章,我曾提到我的表演是個全新的創作,當然也有人說是改編自馬季老師在1987年春晚發表的《五官爭功》,可是如果你曾看《五官爭功》,你就會發現昨晚五官的内容,除了角色不變之外,内容所說的都是全新的。
昨晚的五官,就是《五官新說之整容狂想曲》
馬大五官和姚大哥,黃鶯英學姐和蘇維勝。
介紹一下當晚的五官角色:
腦袋:佩欣
嘴巴:志偉(大嘴巴)
眼睛:志豪(小大眼)
耳朵:凱威(招風耳)
鼻子:鎧毅(瘦鼻猴)
哈哈,我就是五官之中的鼻子,而且還是有點娘娘腔、性格軟弱以及更以林志玲高鼻子自居的瘦鼻子。其他角色設定:大嘴巴,顧名思義,很多話且說個不停,而且具有愛拍馬屁和擅長煽動矛盾的小人/走狗形象。小大眼,性格高傲,理直氣壯;招風耳,性格調皮,愛裝聾。
我們這次的相聲腳本,都是五官大夥兒的集體創作的,除了要批判時下年輕少女的整容歪風,我們也盡量地穿插最近的霹靂政變時事,以達到相聲是反諷社會的藝術,而起得共鳴。由於這是自己的創作,肯定比不過馬季的經典《五官爭功》,不過現場還是有人笑,哈哈。有出席的觀衆朋友,歡迎您說說當晚的五官表演如何。
三年了,三年了,一轉眼就三年了,從我first year糊裏糊塗地加入大相,再到我second year身懷壯志地領導大相,到我third year黑鼻黑鼻地配合大相,我在大相的歲月等同于我在馬大生活的縮影。
蝦米黑鼻黑鼻?
哎喲,連黑鼻都不懂,黑鼻黑鼻就是happy happy lah…
文:鎧毅
轉載自KAILLERY 重披鎧甲
2009年2月7日星期六
2009年2月2日星期一
马大华文学会大型相声观摩赛2009
订阅:
博文 (Atom)